新品設計爭議,暴露了李寧的4大問題-全球今頭條
◎文/ 鳥叔
股價連續大跌,李寧“新買的教訓”花了200億。
(資料圖)
10月17日,一件疑似侵華日軍軍服的新品,把李寧推上了風口浪尖。
李寧感到委屈,理由是新品設計源于中國古代頭盔,是妥妥的發揚傳統文化。
但網友并不買賬:無論造型還是顏色,這件衣服都槽點滿滿。
不必苛責網友過于敏感,因為消費者怎么評價一件衣服,是他們的權利。
李寧也不必反駁,因為過去的無數相似事件已經證明,“低頭認錯”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那么,李寧的錯又出在哪里?
1.產品:李寧還沒有資格決定消費者穿什么
前幾年,“中國李寧”4個字讓李寧頗受年輕人追捧。
嘗到國潮的甜頭后,李寧開始不斷在國潮上發力,只是這一次沒有掌握好力度,翻了車。
根據李寧的解釋,涉事的新品設計源于中國古代頭盔、戶外防護帽及棉帽。產品有多種顏色和款式,兼具防風保暖等專業功能。
言外之意,這跟軍服沒有半點關系,是我們自己的元素。
作為和大多數網友一樣的普通消費者,鳥叔絲毫不懷疑李寧在服裝設計上的專業性。
但僅從網絡流傳的圖片來看,鳥叔認為,輿論的指責算不上過分。
因為即便拋開“像軍服”這一立場,它也的確算不上好看。話不多說,大家可以看看圖片自行評判:
發揚傳統元素沒錯,但傳統元素首先要能被現實社會接受。這款衣服顯然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當然,確實有一類不需要征求消費者意見,也不需要被現實社會接受的衣服。
“我設計什么,你就穿什么”是一些時尚大牌的常規操作。
但現在的李寧,還沒有這樣的資格和分量。
2.把關:誰也攔不住一件“奇怪的衣服”?
首先要解釋下,說這是一件“奇怪的衣服”并不是預設立場,只是基于當下的輿論現實。
一件衣服美還是丑,不同人可以有不同意見,也無所謂對錯。但一件衣服怪不怪,可是一眼就能看出來。
鳥叔不是服裝從業者,不知道一款新品出爐要經歷哪些環節。但從最樸素的角度考慮:這么大的品牌,最起碼的把關得有吧。
圖案、版型、標簽、廣告……一件看似簡單的衣服,可以引發很多問題。過去很多服裝品牌都在這上面吃過苦頭,但李寧并沒有吸取教訓。
如果這件一眼看上去就有點奇怪的衣服,經歷了那么多個環節,卻沒有一個人覺得有問題,那一定是李寧公司有問題了。
公眾不應該輕易給李寧扣帽子,但李寧心中首先要有一桿標尺:不要求滿足所有人口味,但至少不能讓人膈應。
3.溝通:學會好好跟消費者講話
“軍服事件”發酵是在10月17日。到了18日,公眾依然沒等來李寧的半句回復,反而等來了李寧電商事業部總經理馮曄的嘲諷。
馮曄是這么說的:我們的消費者,對于中國文化的沉淀,教育知識的傳承還是太少了。同時我們更應該自省,如何在正確引導消費者的過程中,避免更多的誤讀。
說話的同時,馮曄還貼出了幾張中國古代笠型盔的圖片。
李寧集團執行董事、非凡中國體育CEO李麒麟也在微博上連發五張類似帽子設計的圖片。
很明顯,李寧的高管們的意思是:消費者既不懂傳統文化,又愛亂講話。言語之中看不到半點溝通的誠意,反而全是傲慢。
買你東西,你還罵人家沒文化?也正是這句話,讓消費者的不滿情緒進一步加深。直到10月19日早上近10點,迫不得已的李寧才首次通過微博進行回應。
在這則姍姍來遲的聲明中,李寧雖然還是堅稱其設計沒有問題,但總算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歉意,算是給了消費者一個交代。
實際上,李寧犯下的是和不久前的海天同樣的錯誤。
當時,面對用戶對于“零添加”的不理解,海天沒有解釋,反而發出一篇戰斗檄文,直接把路人變成了敵人。
相比之下,近期同樣陷入輿論風波的椰樹就聰明多了。雖然屢被用戶嘲笑低俗,但椰樹從未反駁。畢竟嘲諷歸嘲諷,椰汁該買還得買。
當然,鳥叔并不是要當個教李寧做公關的馬后炮。
這件事暴露出的更深層次問題在于,傲慢的李寧還沒有學會與消費者平等溝通,甚至并不想和消費者溝通。
如果李寧一直這樣,未來的消費者很可能會用腳投票:畢竟沒有人愿意花錢買不高興。
4.品牌:李寧經得起幾次這樣的危機?
10月17日當天,李寧股價一度大跌近13%,此后股價跌幅收窄。但18日、19日、20日,李寧盤中都出現了大幅下跌的局面,累計市值蒸發逾200億元。
一次輿論事件自然不足以危機李寧的基本盤,但李寧又能經得起多少次這樣的危機呢?
作為一個老牌國產體育品牌,李寧這幾年的表現令人十分困惑。
先是因為“中國李寧”積攢了不錯的口碑,后又因在“新疆棉花事件”中的表現,獲得公眾一致認可。
但到了今年,李寧因為聘請代言人以及疑似貶損廣東男籃事件兩次引發眾怒。再加上如今的“軍服事件”,李寧可能已經把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好感敗光了。
實際上,從經營狀況來看,李寧并沒有太多得罪公眾的“資本”,尤其是在賣衣服這件事上。
今年上半年,李寧的總收入雖然還在增長,但主要是靠鞋類撐起來的,其服裝收入下降了3.1%。上半年,李寧賣衣服的收入已不到其總收入的40%。
李寧如果繼續以當前的心態設計衣服,以當前的態度面對消費者,消費者將加速離開。
小結
或許是為了對沖輿論危機,10月19日,李寧公布了今年三季度運營數據。李寧表示,其線上線下銷售都取得了不錯的增長。
但今天,李寧開盤大跌。
在運動品牌中,李寧常被用來和安踏做對比。
十年前的2012年,李寧的收入是67.44億元,安踏是76.44億元,李寧是安踏的88%。而2021年,李寧的收入是227億元,安踏是494億元,李寧僅有安踏的46%。
李寧也該醒醒了。
免責聲明: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花椒財經不對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文 | 鳥叔♂
商務聯系:xsbxms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