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tton id="xkknm"><acronym id="xkknm"><input id="xkknm"></input></acronym></button>
    <button id="xkknm"></button>

    1. <dd id="xkknm"></dd>
      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快報 >

      銀行理財配債思路是否會發生變化?|全球信息

      來源: 第一財經 時間: 2023-04-26 17:43:36

      據我們測算,截至3月底,銀行理財規模下滑至24.75萬億元,月度環比降幅達到了5.61%。而銀行理財破凈率在3月底已經降至3.29%,基本恢復到了贖回潮之前水平,在此情況下,為何理財規模仍舊大幅下降?理財規模何時能夠重回增長區間?未來銀行理財配置債券的思路是否會發生變化?

      銀行理財破凈率恢復正常,但3月底規模大幅降低。

      2022年11月中旬開始的贖回潮對銀行理財造成了長久的負面影響。2023年開年以來,銀行理財贖回潮余波在攤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法理財產品的發力之下,逐漸平息,3月底破凈率降至3.29%,4月23日更是降低至2.12%,完全恢復到了贖回潮之前的水平,但根據我們測算3月底銀行理財規模卻逆勢降至24.75萬億元,月度環比大幅下滑了5.61%,其中,國有行下滑幅度更大。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為何銀行理財規模出現大幅下滑?

      一方面,可能是贖回潮的余波未平,部分封閉和定開式理財產品到期遭到贖回,但我們認為此點并非主導因素。3月銀行理財規模下滑最主要的因素是季節性因素,季度末母行面臨較大的存款壓力,尤其是國有大行信貸投放較多,季末對存款的需求更強,造成了大量的理財資金回流表內。其中銀行理財是主要的調節項。根據我們測算,3月理財收縮規模中超過72%為現金理財,也從側面驗證了壓力主要來自季節性因素。此外,現金理財全面整改之后收益率下滑嚴重,相對貨基的優勢不斷收斂,可能也是現金理財規模下滑的原因之一。

      當前估值問題已經不再是銀行理財產品運營的焦點,二永債有望迎來凈買入。

      去年12月到今年一季度末,銀行理財子為應對贖回潮的挑戰,紛紛推出了大量封閉式運作的攤余成本法和混合估值法理財產品,旨在降低凈值波動,穩定投資者信心,緩解規模下滑的趨勢。但近期在破凈率大幅下滑,普通理財產品收益較高且流動性較強的情況下封閉式產品優勢不再,理財開始重新發力市值法估值的產品。此前不能用攤余成本法計量的二永債或將重新被理財資金配置,從交易數據來看,4月以來理財凈賣出二永債的規模環比大幅下滑,或將在短期內恢復凈買入。

      銀行理財二季度規模預計將重回增長區間,或將對1年以上信用債恢復增配。

      當前來看,銀行理財子的考核指標主要在于保有規模而非利潤創造,在破凈率恢復、市場向好的情況下二季度沖刺規模的訴求較大。此前為求凈值穩定,理財主要買入1年以內的信用債,對1年以上的信用債持續凈賣出。在規模壓力之下,銀行理財對產品業績的訴求更大,或將適當拉長久期提高收益率,以吸引投資者回歸理財,擴大保有規模。從數據來看,4月以來理財對1年以上信用債的凈賣出規模已經大幅收縮,未來或將恢復凈買入。

      理財下半年規模預計將恢復到2022年中的水平,屆時或助推債市走強。

      2022年居民積累的超額儲蓄回流消費的規模預計相對有限,而地產銷售也難以放量,對儲蓄的分流作用較小,超額儲蓄回流至銀行理財的概率最大。此前從銀行理財回流到表內的存款,約78%以上為活期或期限在1年以下的定期,回流至理財不存在阻礙。同時伴隨下半年理財沖量節奏發力的慣例,我們預計其整體規模有望恢復至2022年中29萬億以上的水平,屆時或將助推債市走強。

      風險因素:

      測算結果由于數據可得性與實際情況可能存在一定差距;市場波動超預期,理財贖回潮卷土重來。

      (明明為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

      文章作者

      明明

      標簽:

      a片小说
    2. <button id="xkknm"><acronym id="xkknm"><input id="xkknm"></input></acronym></button>
      <button id="xkknm"></button>

      1. <dd id="xkknm"></dd>